过敏反应通常会引起许多皮肤症状,比如皮肤发红、发痒,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刺痛或者面部出现红斑、风团、丘疹或丘疱疹等症状。一些医美类化妆品除具有常规护肤功效外还能起到抗过敏作用。通过斑马鱼技术能有效评价化妆品及其原料对过敏反应的抑制作用。过敏原/致敏因子诱导组织学上肥大细胞脱颗粒,释放活性介质如组胺、5-HT,前列腺素D、白三烯、血小板活化因子等,表现为平滑肌收缩,毛细血管扩大和通透性增强,腺体分泌物增多等,诱发多种过敏症状。类胰蛋白酶是肥大细胞内预先合成的中性蛋白酶,是临床上检验人体是否过敏的重要指标。斑马鱼产生过敏反应时,同样会诱导肥大细胞分泌类胰蛋白酶。因此,斑马鱼过敏模型可以评价化妆品的抗过敏作用。

抗过敏评价
背景目的
评价原理
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过敏原/致敏因子诱导组织学上肥大细胞脱颗粒,释放多种活性介质进而诱发各种过敏症状。肥大细胞是类过敏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,激活的肥大细胞数量与过敏程度相关,激活的肥大细胞越多,过敏程度越严重。类胰蛋白酶(Tryptase)是肥大细胞内预先合成的中性蛋白酶,是含量最多的介质,在肥大细胞中的储存和表达有高度的选择性。肥大细胞脱颗粒后,类胰蛋白酶会转化成具有活性的构象并被释放到细胞外,Tryptase可作为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标志。
案例展示
尾鳍面积:与空白对照组相比,缺水模型组的尾鳍面积出现明显的缩小,在加入测试化妆品后,尾鳍面积出现显著的恢复。